
教育改革,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,也是一种全局性的改革。凡是改革,既有激流奔腾,也必然有险滩暗礁。一项好的政策开了个好头,如何持续带来好的结果,应该成为更高政策层面关注的重点。
杨兴东
近日,长沙市教育局印发《关于进一步优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》,文件指出:从2021年起,所有中学托管的小学,全部退出集团化管理。从2021年起,取消集团办学对口直升生计划。原则上,每个集团规模应控制在10所左右。在本市的某一区县(市)内,每个集团限设一所合作学校。各区县(市)教育局不得设立合作学校分校。
叫停集团化办学,好经要念好。优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,这是长沙教育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。它一举打破了所谓的傍名校,贴牌名校现象的架构基础,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发展。但值得关注的是,这一步迈出之后的多米诺骨牌效应——好学校会不会形成虹吸,把普通学校的优秀师资力量吸走?导致强者恒强,弱者更弱?
朋友圈里,就有人发表感慨:请珍惜家门口名校直管的小学,今后不会再有;微信群里,一些人也在讨论,名校资源会不会更加紧张,普通孩子能不能有更多机会考上名校高中?优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打破了原有的秩序,破除了教育集团无序扩张的现实基础。但更深层次的推进教育公平,需要一系列的组合拳配套,用好调控举措,引导优质教育资源,向普通学校的合理分配。
办好身边的学校,舒缓人们的教育焦虑。名校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和制度因素,但更多的也是一代代教育家努力的结果。湖南很多重点中学,并没有走集团化办学的路径,但由于有一批优秀的师资力量努力,一样在县城办出了较高的教育水平;洋湖湿地的一所高中虽然是名校合作办学,但收的都是3A3B的学生。最终在去年高考考出了好成绩,还是因为教师给力,先进的管理给力。
叫停集团化办学,名校经验可以继承。要制订好政策,厚待教育工作者,让普通学校的教师也享受到优厚的待遇,为他们教书育人免除后顾之忧。同时,也要从机制上堵死好学校、大集团无序吸纳优秀教师的空子,别让部分退出集团化管理,成了教育资源的一种回流。
教育改革,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,也是一种全局性的改革。凡是改革,既有激流奔腾,也必然有险滩暗礁。一项好的政策开了个好头,如何持续带来好的结果,应该成为更高政策层面关注的重点。
[来源:新湖南客户端]
责编:陈辞翰
来源:湖南教育电视台